聂曦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只是吴石的副官,为什么33岁就成了上校?
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主要表现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的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四位烈士的事迹,在这四人中,吴石和陈宝仓是中将,33岁的聂曦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只是吴石的副官,为什么就成了上校?
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主要表现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的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四位烈士的事迹,在这四人中,吴石和陈宝仓是中将,33岁的聂曦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只是吴石的副官,为什么就成了上校?
吴石案从1950年1月起头。谷正文的手下先盯上中共台湾省工委的《光明报》,通过线索抓到工委书记蔡孝乾。蔡孝乾被捕时,公事包里有个记事本,上头写了“吴次长”三个字。谷正文没放过这点,追查下去,发现指向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3月1日晚上,他们直接抓了吴石。抓捕后,谷
随着讲述台湾隐蔽战线故事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火爆两岸,越来越多台胞开始探寻那段中国共产党人在台湾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他们走进福州吴石故居、福州文林山革命陵园、台北马场町等地追溯历史、祭奠英灵,表达盼和平、盼发展、盼交流、盼合作的心声。
2018年秋天,我带领三个90后编剧,开始创作这部反映台湾1950年破获中共情报小组“吴石朱枫案”的剧本。最初吸引我的是一个疑问:吴石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他并不是怀才不遇,当时的台湾,僧多粥少,多少曾经手握重兵的将领被闲置,而他却在这个时候得到蒋介石的
有人说是烈士聂曦留下的密码,后来真有人用仪器一寸寸量了刻痕,发现“靖康耻”三个字的深度,刚好对应着当年地下党联络站的经纬度。
1950 年的台北马场町,六声枪响打破了初夏的宁静。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王正均、林志森,六位革命志士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这段曾被历史尘封的往事,随着近年来档案的解密和文艺作品的再现,逐渐为公众所熟知。当我们缅怀吴石将军的革命生涯时,同样不应忽视那些与他一
聂曦,1917年出生,福建福州人。青年时参加国民党军队,因为人正直机敏,得到福建同乡吴石的赏识器重,担任了吴石的随从副官。吴石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局长时,聂曦兼任史政局的总务组长,长期追随吴石左右,是吴石的亲密战友和左膀右臂。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一声枪响,吴石将军倒下,口袋里还揣着一张没写完的纸条:黎晴,保重。
央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迎来大结局,蔡孝乾叛变,吴石、聂曦、朱枫、陈宝仓身份暴露,英勇就义。在真实历史里,余怒未消的蒋介石,在两个月后推翻一审判决,亲笔把王正均原判“无期徒刑”的字句抹掉,重重写上“死刑”二字。
央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迎来大结局,蔡孝乾叛变,吴石、聂曦、朱枫、陈宝仓身份暴露,英勇就义。在真实历史里,余怒未消的蒋介石,在两个月后推翻一审判决,亲笔把王正均原判“无期徒刑”的字句抹掉,重重写上“死刑”二字。
当于和伟手捧鲜花伫立在吴石烈士墓前,一句“吴石将军,你的名字有人知晓”轻轻落地,却在无数人心中激起千层浪。这份跨越时空的致敬,不仅是演员对角色的深刻回望,更映照出《沉默的荣耀》热播背后,国人对隐蔽战线英雄的集体铭记。而国家安全部与艺术家们的携手,正让“他们的功
《沉默的荣耀》大结局一播完,不少剧迷立马在朋友圈、微博里“唠嗑”,字里行间满是追完剧的怅然。你看剧里那几位——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一个个走向刑场的镜头,像把故事里的句号重重画下,让人心里沉甸甸的。这边命运的帷幕刚落,那边女主黎晴还揣着情报在刀尖上跑,半道
1949年8月14日,在蒋介石严令下,时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吴石被紧急调往台湾,出任国防部参谋次长。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谷正文和余骁男明明是被判了死刑的, 可为何蒋介石一定要保下谷正文,不管余骁男那,原因很简单,就是放任纵容“以恶制恶”的策略,在现有的剧情来看,谷正文具备搜集情报的能力,
说起聂曦这个人,得先从他那福建福州的家族说起。1917年,聂曦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宫巷一个普通人家,那地方是老福州的核心,街巷窄窄的,住着各色人等。他的堂兄聂能辉家就在不远的怀德坊水玉巷赛月埕,两个家走路几分钟就到。聂能辉比聂曦大不了多少,大概也是1917年左右